——二○一四年三月二十二日在365bet中文版客户端_365bet提款多少时间_beat365手机安卓版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
365bet中文版客户端_365bet提款多少时间_beat365手机安卓版人民政府市长 张国晖
各位代表:
现在,我代表市人民政府,向大会作工作报告,请予审议,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。
一、2013年工作回顾
2013年,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,在省委、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,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,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围绕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、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,坚持“五个着力”,建设“五型许昌”,突出稳增长、调结构、促改革、惠民生,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。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903亿元,增长10.6%;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8亿元,增长20.1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60亿元,增长14.8%;固定资产投资1371亿元,增长23.4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9亿元,增长13.9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17元,增长10.3%;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7元,增长12.1%。
一年来,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工作:
(一)着力推进项目建设,发展后劲不断增强。大力实施“15512”投资促进计划,150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59亿元,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300亿元。黄河集团工业园等69个项目开工建设,森源集团电气产业基地等67个项目竣工投产,在全省产业集聚区项目观摩评比中取得小组第1名。谋划实施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、水系连通和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三大水利项目,平煤集团6个总投资90亿元项目落户许昌。
(二)着力统筹城乡发展,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。提升中心城区承载能力,134个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0亿元,49个城中村、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投资58亿元,累计拆迁534万平方米。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、全省唯一的“债贷组合”试点城市。加快许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,路网框架基本形成,配套设施加快完善,商务中心区建设成效明显。推动组团城市发展,中心市区与组团城市快速通道全部建成。30个中心镇建设完成投资25亿元,占年度计划的125.7%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,精细化管理不断加强,荣获国家节水型城市、河南省宜居城市称号。
(三)着力调整优化结构,发展方式加快转变。深入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工程、十大产业链发展计划和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百日攻坚行动,三大主导、四大特色、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938亿元、965亿元、320亿元,在省社科院河南区域工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中排名第3位。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,粮食总产达283万吨,新增高标准粮田39万亩、农民合作社394个,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达到6个。实施服务业提升计划,县(市)特色商业区全部获批,六大物流园区和十大特色产业物流中心建设顺利,许昌成为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、国家智慧城市试点。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,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,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全省第3位,连续6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。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,万元生产总值能耗、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定目标。
(四)着力深化改革开放,发展活力更加强劲。扎实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,20家台账单位改制方案全部报批。大力实施“6116”招商引资行动计划,成功举办了三国文化旅游周、中原花博会等重大招商活动,新签约项目468个,利用省外资金319亿元,增长22.4%,合同引进市外资金1151亿元,41个10亿元以上重大招商项目开工建设。创优金融环境,招商银行入驻许昌,6家企业天交所股权挂牌,新增贷款148亿元、直接融资120亿元。积极推进开放平台建设,建立了公共物流、公共交易、公共技术研发等8个外贸服务平台,海关申建取得阶段性进展,出口总额居全省第2位。
(五)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,社会事业全面发展。“十项民生工程”全面完成,全市涉及民生的财政支出达146亿元,增长14.1%,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2%。促进就业创业,新增城镇就业9.2万人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.6万人。最低工资、城乡低保、五保供养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等标准进一步提高。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,35个病种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。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全面落实。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2534套,基本建成5233套。市广电大厦、中心医院外科病房大楼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竣工投用,新建、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5所、市区小学6所,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28所,成功举办市第七届运动会,新增1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老龄、妇女儿童、残疾人、慈善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。
(六)着力促进和谐稳定,法治政府建设得到加强。自觉接受人大、政协监督,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92件、政协委员提案379件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,进一步精简压缩行政审批事项,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0项。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,健全了监察、财政、司法、审计等多部门协同监督机制,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。扎实推进平安许昌建设,安全生产、食品药品监管、信访等工作扎实有效,保持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。国防动员、人防、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,民族宗教、外事侨务、地方史志、档案、统计、地震、气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。
各位代表,在复杂形势下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,这是省委、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,是市人大、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,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。在此,我代表市人民政府,向全市人民,向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,向驻许部队、武警官兵、公安民警,向所有关心、支持许昌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!
我们清醒地认识到,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: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不稳固,建材、纺织、电力热力等行业面临较多困难;经济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,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,新兴业态、高端业态培育不足;城镇化率偏低,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不高;政府职能转变仍需加快,市场机制仍不完善,社会管理有待改进。对此,我们一定高度重视,认真解决。
二、201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
2014年,我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,主要矛盾和潜在危机交织,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,我们既要用好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,抓住机遇,乘势而上,又要充分估计形势的严峻性,强化问题意识,清醒应对风险挑战;既要加快发展步伐,尽力而为,能快则快,又要坚持实事求是,稳扎稳打,步步为营。
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: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,十八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认真落实省委、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,围绕“五个着力”,建设“五型许昌”,把改革创新、扩大开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环节,稳定经济增长,加快结构调整,深化改革创新,改善人民生活,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,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、社会和谐稳定。
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:生产总值增长9.5%,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%,工业增加值增长12%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%,进出口总额增长10%,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%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%,城镇新增就业6.5万人,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.5‰以内,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.5%左右,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,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。
实现上述目标,着力把握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切实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。统筹稳增长、调结构、抓改革、惠民生、促和谐,调中求进,变中取胜,转中促好,改中激活,巩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。二是切实唱响改革创新的主旋律。把改革贯穿于“五型许昌”建设全过程,用改革的精神、思路、办法破解发展难题,激发市场活力。三是切实找准转型升级的着力点。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,加快新型城镇化、新型工业化、新型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,推进结构调整,转变发展方式,提高质量效益。四是切实强化改善民生的新举措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,更加注重社会建设,扩大公共服务,完善社会管理,促进社会公平正义,推动建设和谐社会。
三、2014年重点工作
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,围绕总体目标,今年重点抓好9项工作。
(一)突出项目建设,带动经济平稳增长。项目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核心,始终把项目作为总抓手,依托项目稳增长、调结构、促改革、惠民生。大力实施“15616”投资促进计划。突出抓好151个重点项目,完成年度投资600亿元以上,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600亿元以上。这些重点项目,涵盖工业、服务业、社会事业、交通能源、农林水利、城镇建设等6大领域,特别是服务业、装备制造业、三大水利、“债贷组合”试点等项目,事关全局、事关长远,需要上下一致、齐心协力、狠抓落实。扎实推进重大战略工程。抓住政策机遇,积极推进郑许融合、对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、三大水利项目、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等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工程。提升项目运作水平。认真做好征地拆迁、手续办理、资金保障等重点工作,积极创造开工条件。着力完善监管体系,对公共投入项目实施全程动态监管,从机制上保证财政投资高效、公开、透明。提升项目谋划水平,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和投资重点,立足产业和资源优势,持续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、好项目。
(二)坚持以人为本,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。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。坚持以人为本、尊重规律、积极稳妥、科学推进,着力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。增强中心城市带动能力。实施“1665”行动计划,突出中轴线景观打造及两侧、空铁联运南枢纽、天宝路两侧、城市规划区内水系、三国文化产业园、魏都风情区等6大区域综合开发,加快推进总投资513亿元的163个城建重点项目和51个城中村改造项目,分别完成年度投资83亿元、57亿元。实施城市基础设施普查,完善医院、学校、公交、自行车绿道和文化体育等功能配套,发展城市综合体,让城市更宜居、更宜业。坚持建管并重、服务高效,加强城市精细化、信息化、科学化管理,争创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。加快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。落实“7090”重点项目投资计划,实施总投资320亿元的70个重点项目,完成年度投资90亿元以上。突出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芙蓉大道、饮马河连通工程等道路和水系建设。坚持产城融合发展,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,加快众信国际大厦、城市文化主题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,着力打造商务中心区。推进住宅小区、公租房、配套设施建设,完善基础功能。抓好组团城市建设。突出内涵式发展,有序推进4个县(市)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,抓好146个城建重点项目和4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,分别完成年度投资88亿元、59亿元。突出特色式发展,提高30个中心镇规划建设标准,力争完成年度投资29亿元,努力打造具有历史记忆、文化特色、民俗风貌的美丽城镇。加快城市间、城镇间快速通道建设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。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,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,促进农村转移人口落户城市、融入城市。高度重视搬迁群众、失地农民补偿安置、就业、就医、入学和社会保障,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屋办理完全产权登记工作。开展“美丽乡村”创建,加强农村水、电、路、气等设施建设,改造农村公路300公里,新建农村户用沼气5000口。加快扶贫开发,完成20个村的整村推进任务,确保2.7万人脱贫。
(三)优化调整结构,提高发展质量效益。没有质量的发展是浪费,没有效益的速度是后退。必须结合不同时期、不同阶段的发展实际,调整优化结构,提高质量效益,推进转型升级。坚持把服务业作为调整结构的重要载体。发展生产性、生活性服务业并重,提升传统服务业、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举,促进三产服务业发展提速、比重提高、水平提升。加快培育现代物流、信息服务、金融、旅游等高成长性服务业,实施物流示范园区创建工程。积极培育科技研发、工业设计、教育培训、商务服务、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,支持鄢陵县建设全国生态休闲养生基地,推进禹州市加快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。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,创新商业业态、商业模式和服务产品,发展园区地产、商业地产,加快建设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,力争新开工项目20个,完成投资50亿元。鼓励大型商贸企业网络化经营,推动房地产和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。坚持把信息化作为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。用信息化装备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等各行各业,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。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为载体,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和社会领域信息化应用,重点推进无线城市、智慧城市、光网城市、宽带乡村和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全覆盖工程。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调整结构的重要引擎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,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,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。强化企业主体地位,整合科技资源,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,加快企业研发平台建设,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,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—5个。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消除“零”专利计划,年申请专利4000件以上,新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—3家。完善科技成果转化、科技创新投融资、科技创新评价和激励等机制,促进产学研结合、科技与金融结合、科技与经济结合,带动产业结构升级。
(四)做大做强工业,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。新型工业化是稳增长、调结构的重要基础。大力实施“十百千培育工程”,促进工业集约集群集聚、高端高质高效发展。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。继续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工程,突出抓好100个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培育项目,带动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400亿元。完善产业聚集区功能性、生产性和生活性基础设施,抓好6个规划调整的产业集聚区新增区域道路管网建设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。深入实施十大产业链发展计划,推进100个亿元以上省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和10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,三大主导、四大特色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突破2000亿元、1000亿元,装备制造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。重点实施30个研发与产业化项目,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亿元。推动企业做大做强。继续实施大企业(集团)培育计划,引导企业以央企改革和淘汰落后产能为契机,沿产业链战略重组,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8家。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,确保1家企业主板上市,争取1家企业境外上市,6家企业在天交所等区域性股权市场及“新三板”挂牌。落实企业服务长效机制,加强银企对接、产销对接、产业链对接,做好政策咨询服务,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。
(五)做优做精农业,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。扩内需稳增长,必须加强农业农村工作。围绕稳粮、提效、转型目标,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,积极推行公司化运作,大力实施农业“三大工程”,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。扎实推进高标准粮田“百千万”工程。加快建设国家新增“千亿斤”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工程、“五县十乡”万亩高产示范片和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,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综合整治,新增高标准粮田40万亩,粮食总产稳中有增。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。加快6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,新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2—3个,争创省级示范性农业产业化集群。继续抓好“千场百区”标准化提升工程,加大规模养猪场集约化标准化改造力度,不断提高畜牧业集群发展水平。启动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。在中心城区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有条件的县城周边,以特色种植业、设施园艺业、生态休闲业、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为主体,规划建设一批具有综合功能的精准设施农业园区、高新农业科技展示园区、休闲观光农业园区,发展新型都市农业业态。创新农业经营服务方式。有序促进土地流转,推进多种形式规模经营,大力培育专业大户、家庭农场、股份合作或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力争全年新增农民合作社260家、省级龙头企业3—5家,流转土地达到150万亩。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,推动农业科技进步,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,大力发展农村金融,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和模式。
(六)扩大对外开放,增强经济发展后劲。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经济转型。深入开展“对外开放提升年”活动,加快培育市场竞争新优势。全面拓宽开放领域。以国家放宽外资准入为契机,积极开放社会事业、基础设施、基础产业和服务业等领域,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、境内外资本,参与城镇基础设施、医疗卫生、教育科技、健康养老、文化娱乐等领域建设。提升招商引资水平。深入实施“6612”招商引资行动计划,谋划推介600个重点招商项目,推动60个已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落地,力争全年合同引进市外资金突破1200亿元。以港澳台、珠三角、长三角等区域为重点,依托10个产业集聚区,紧盯国内外500强,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、专业化集群化招商,努力引进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项目。以现代农业、商贸物流业、医药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,认真筹备三国文化旅游周、花博会、药交会等大型招商活动。借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,突出完善基础设施、配套关联产业、健全服务功能等重点工作,积极有效利用外资。落实招商引资奖励机制,开展“签约项目落地”专题活动,提高项目履约率、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。不断优化开放环境。加快大通关建设,争取许昌海关申建取得实质性进展。推进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、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建设,提升外贸公共服务平台。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全程服务机制,促进市场公平竞争。
(七)全面深化改革,增强发展内生动力。按照省委、省政府部署,全面深化各项改革,推动重要领域、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。坚持市场导向、合理配置资源。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,着力维护经济环境和公平正义,切实抓好社会保障和社会建设。坚决破除僵化的计划经济思维模式,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作用,加快推动教育、卫生、养老、交通、城管、市政等领域发展。积极探索推进人力、资金、资本、土地市场建设,加强市场培育,促进市场成熟。扩大政府购买服务,实行公共服务外包,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。推进重点领域、关键环节改革。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,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,加大依法破产、产权出让力度,妥善解决历史遗留和现实问题。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,推进行政职能类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。积极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,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。扎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,加强预算绩效和政府债务管理,完善预算制度机制,清理、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,全面落实国家“营改增”、资源税从价计征等政策,优化支出结构,提高资金效益。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,全面实施居民生活阶梯水价,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,对淘汰类、限制类高耗能企业严格执行差别电价,完成五县(市)农电体制改革。发挥文化资源优势、加快文化改革发展。创新文化体制机制,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整合、共享和免费开放,提高文化艺术创作和遗产保护水平。深入实施“2348”文化振兴计划,壮大传统优势文化产业,发展动漫游戏、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,积极培育钧瓷、发制品、生态文化和传媒创意四大文化产业集群,做大做强文化骨干企业,推动文化产业市场化、规模化、专业化、品牌化发展。创新发展理念、破解发展难题。着力增强融资能力,促进资金流动,加强资金监管,提高资金效益,创新金融工具,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,力争全年社会融资规模达到240亿元。着力提升规划水平,推进各类规划深度融合、科学匹配、衔接套合,让城乡建设多出精品、少留遗憾。着力规范拆迁工作,发动群众、依靠群众,坚持公开、公平、公正,实现依法、阳光、和谐拆迁。着力拓展用地空间,集约节约用地,维护群众土地权益。积极开展人地挂钩和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市场流转试点,实施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专项活动,坚决杜绝“毛地”出让,积极推进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、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改革,基本完成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。
(八)建设美丽许昌,推动持续健康发展。全面实施“蓝天工程”、“碧水工程”、“乡村清洁工程”,突出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减排,采取硬措施,完成硬任务。抓好污染防治。积极实施蓝天工程,大力推进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、城市燃煤锅炉改造、机动车尾气治理、城市施工道路扬尘防治、秸秆焚烧整治,努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。开展清潩河综合整治和提升工程,推进5个污水处理厂水量提升项目,建设南水北调配套工程。以“清洁家园、清洁水源、清洁田园”为重点,强化土地污染防治,继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,改善农村环境质量。推进生态建设。加快“五湖”、“四海”、“三川”建设步伐,扎实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。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,全面推进城乡一体绿化,实施矿区生态修复工程,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造林任务15.2万亩。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创建,完成2个省级生态乡镇、12个省级生态村创建任务。节约利用资源。全面实施工业、建筑、交通运输等七大节能降耗行动计划,确保全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完成省定目标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,落实“三条红线”责任目标。持续推进建筑垃圾循环利用、国家节水型城市和“城市矿产”示范基地建设。发挥党政机关表率作用,以创建节约型机关带动节约型社会建设。强化节能减排。加强项目准入管理,严格禁止高污染项目落地,坚决淘汰落后产能,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、生态补偿等制度,积极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。
(九)保障和改善民生,促进社会和谐稳定。为民发展、为民谋利,是人民政府职责所系、目的所在。突出抓好“十项民生工程”,统筹解决就业、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住房等问题,不断改善群众生活。积极扩大创业就业。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载体,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,加大困难就业群体就业帮扶力度,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、城镇困难人员、退役军人就业,新增城镇就业6.5万人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.5万人,动态消除城镇“零就业”家庭。持续推进全民技能提升工程,完成各类培训20万人次,着力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。实施“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”,举办各类招聘活动,高校应届毕业生综合就业率达到90%。提高社会保障水平。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,继续提高城乡低保、农村五保和各项社会保险待遇,做好退役军人和随军家属安置。提高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,扩大重大疾病保障病种,提高参合群众实际保障水平。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,全面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,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。完善社会救助体系,加大临时救助,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尤其是特困群体基本生活底线。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,推进工资集体协商,构建和谐劳动关系。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,大力发展慈善、残疾人、妇女儿童、红十字等事业。加快实施社会保障一卡通,发放社会保障卡60万张。着力推进面向产业集聚区的公租房建设,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.2万套,逐步解决务工人员居住难题,改善住房困难群众居住条件。大力发展社会事业。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兴办社会事业,探索政府投资项目所有权、管理权、经营权、使用权相分离的管理模式,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社会事业的积极性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,加快发展学前教育,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建设,抓好6个市区小学重点项目和76个农村薄弱学校改造项目,缓解城区“入园难”、“大班额”等突出问题。支持普通高中多样化、特色化、优质化发展,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权利。扎实推进“1559”教育信息化工程,探索职业教育产权改革路径,启动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,推进品牌特色职业学校建设。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,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,整顿医疗市场秩序,改善群众就医条件。加快建设东城区三级甲等医院等6个卫生重点项目,支持三级医院与许昌学院合作共建,整合用好区域优质医疗资源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加快建设市科技馆、许昌塔文化博物馆等文化基础设施,扎实推进三国文化产业园等13个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,办好群众文化活动,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。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,提高竞技体育发展水平,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。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,搞好气象服务。加强社会治理创新。强化安全生产管理,深入实行“签订承诺书、发放明白卡、建立黑名单”制度,抓好重点时段、重点领域、薄弱环节的安全监管和隐患整治,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。重视社会矛盾排查化解,坚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、干部接访、下访、包案等制度,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。加强基层民主建设,开展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。深化平安许昌建设,加强社会管理重点领域综合治理,推进诚信体系建设,加强网络管理,做好流动人口、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,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,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。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,确保人民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继续加强国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,促进军民融合发展。支持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、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。切实做好外事、侨务、港澳、对台工作。继续做好民族、宗教、地方史志、新闻出版、人事、审计、统计、地震、人防、档案、社科研究工作。全面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。
四、以改革精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
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,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保障,深化行政体制改革,推进行政管理创新,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。
(一)加快转变政府职能。深入推进简政放权,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目录管理,简化审批手续,优化审批流程,严格规范运行,提高服务效率。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,强化政府公共服务、市场监管、社会管理、环境保护等职责,推动政府职能加快向创造良好环境、提供优质服务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。
(二)深入推进依法行政。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,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履行职责。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,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,全面接受社会监督。完善决策咨询、社会听证、重大事项评估等制度,深入推进普法宣传,依法规范行政行为,深入推进政务公开,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。
(三)不断创新工作方法。树立终身学习理念,加强教育培训,全面提升公务员素质,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。强化责任意识、问题意识,推进观念创新、思路创新、工作创新、管理创新,培育载体、搭建平台、选准抓手、突破瓶颈,不断增强认识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(四)切实转变工作作风。牢记为民宗旨,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切实解决“四风”突出问题,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。厉行勤俭节约,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,确保“三公”经费只减不增。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,严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,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。大力倡导务实重干,完善目标管理,优化工作流程,提升行政效能,抓好工作落实。
各位代表!建设智慧、创新、美丽、文明、幸福许昌,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,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。让我们在省委、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,紧紧依靠全市人民,以更加振奋的精神、更加开阔的视野、更加务实的作风,解放思想、开拓创新、万众一心、砥砺奋进,为开创许昌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!